发布时间: 2021-01-08
律回春晖渐,万象始更新。2021年1月7日,名校友叶永烈之子叶舟先生一行莅临瓦小考察,筹划建设叶永烈文化纪念馆。陪同考察的领导,有温州市科协科普部部长郑卫东、温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原所长杨洁、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柯胡斌、鹿城区科协主席陈丹舟、鹿城区教育局副书记武连春、鹿城区科协副主席董小华等领导。
考察团一行,在吴孔裕校长的引领下参观了瓦市校区的校园,在文化石前,听取学校绿叶子礼仪队讲述胡定超先生“种树拥书”的创办学校的理念,在足迹赋前,驻足拍摄了叶永烈先生回母校留下的足印,在榕抱樟树下,感悟了校树“毅融新”的榕樟精神,在主题墙前,了解了瓦小特色品牌课程的内涵,之后重点考察了瓦市校区的图书馆和江滨校区的实验室,详细了解了学校的硬件的基本情况 。
之后,考察团一行集中瓦市校区党员会议室,就筹划建设叶永烈文化纪念馆的事项,召开了讨论会。吴孔裕校长以“沿着叶永烈先生的足迹前行”为主题,从“百年瓦小 百年积淀”“名家风采 瓦小情缘”“追寻足迹 奋力前行”“场馆初设 纪念先贤”四个板块,重点回顾了叶永烈先生在瓦小的成长故事,三次回到母校与瓦小学子共话文学创作的场景,以及瓦小沿着叶永烈先生提出的“有恒为成功之本”理念,开展“‘毅’路前行”“融爱成光”“‘新’向未来”等主题活动,推进“STEAM”项目化学习活动,培育“有毅力、善融合、敢创新”的榕樟少年。吴孔裕校长汇报时,江滨校区的曹蓓源等同学分别汇报展示了“STEAM”项目化学习成果:北斗+风向监测的风向标的设计与制作、蜂蜜的抑菌作用研究。
郑卫东部长、柯胡斌副部长等市、区陪同人员,基于温州市科普教育发展、叶永烈先生的文化资源的传承等方面,阐述了筹建叶永烈文化馆建议的意义与设想。郑卫东说,浙江省现在致力打造科学家的文化基地,提升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,叶永烈先生在中国科普教育领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力,瓦市小学与叶永烈先生渊源深厚,现在筹备在瓦市小学建设叶永烈先生纪念馆,对叶先生的科学精神的传承,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,都是极有价值的。柯胡斌说,叶永烈先生场馆的选址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,一是场馆生命力的持久性,二是选择场馆地址的缘由,瓦市小学是叶永烈写作兴趣萌发的地方,是写作人生的开启地,再加上叶先生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等作品的主要阅读群体就是小学生,瓦市小学与叶永烈先生渊源非常深,而且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叶先生的精神契合度很高,在瓦市小学设立文化纪念馆,既可以承载叶先生的精神,还可以把精神传递下去,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
叶舟先生介绍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,建设现代化的文化纪念馆的设想,把父亲成长经历、各方面的成就和笔下的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等文章,用现代化全息技术,用虚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,让孩子们在立体的360度的虚拟空间中,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游戏中,在实时更新的主题展览中,走近父亲,走近科普文化,寓教于乐,让文化馆富有持久的生命力。
据悉,叶永烈先生1945年进入温州市立第九小学(现瓦市小学)就读小学,1951年6月毕业。1951年4月28日,他撰写的小诗《短歌》被《浙南日报》采录发表,收到了他平生的第一笔稿费,激发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,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20岁,他参加了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的编写工作,成为最年轻、撰文最多的作者。21岁,他的代表作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写成,17年后出版,第一版就卖出160万册。
叶永烈先生,生前一直关心着温州市瓦市小学的发展,1986年、2001年、2011年曾三次回到母校,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,给母校题字赠书,给母校发展建言献策,为助推母校发展贡献了卓越的力量。他的题词“有恒为成功之本”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瓦小人,勇敢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,茁壮成长为一个又一个独特的“榕樟少年”。